山村农耕文化馆传承农耕记忆_植保打药机械_乐鱼vip下载/乐鱼体育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18329589137

  • 山村农耕文化馆传承农耕记忆

    时间: 2024-02-20 08:37:04 |   作者: 植保打药机械

      襄城天气:今天夜里到明天白天阴天有小雨,偏北风转西南风2~3级,气温9~12℃

      中华文明以农而立其根基,因农而成其久远。10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湛北乡山前杨庄村,在村文化活动室的传统农耕工具展厅内,村监委会委员朱付坤正在给前来参观的杨庄村中心学校的学生们讲解着传统农具的用法。

      “这个是步犁铧,以前耕地可没有旋耕机,就是用这犁铧耕地的……”朱付坤边讲解边比划着怎样用步犁铧耕地,为孩子们讲解农耕工具的使用方法。他耐心细致地一件挨着一件地给学生们讲解,并让大家进行实际操作,更加深了学生们对传统农耕工具的印象和认识。

      “通过今天的参观,我了解到了很多传统的农耕文化,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台织布机,在以前都是经过几十道工序,用织布机花费很大功夫才能把棉花织成布,可见他们多么不容易,这种文化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是我们要传承这种文化,牢记这种文化。”湛北乡杨庄中心小学的朱梦佳深有感触。

      以农耕为媒,让自然为师,学农寻本。学生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农村、深入自然,通过体验农耕文化,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真正内涵。

      说及村里建农耕文化馆的初衷,朱付坤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笑容也绽放了满脸:“2019年春季,村委会决定成立农耕文化活动室,农民吧,啥时候都不能‘忘本’,就想着通过收藏农耕工具的方式,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当时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

      陶器、瓷器、步犁铧、织布机等老物件把人的思绪一下就带回到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这些农具都是当地村民自发捐赠的,其中有一件收藏价值较高的“汉代灯笼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原来,它是村民崔国平的家传“宝贝”。“这个罐是俺家祖辈传下来的,一直在家中放,以前有人高价购买我都没有卖。听说村里办这农耕文化馆,我就无偿捐赠给村委会了,也是为传承文化做一点贡献吧。”山前杨庄村村民崔国平腼腆地说。

      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之根,山前杨庄村非常重视传承文化和乡风文明建设,鼓励村民多学、多看、勤学、善思,村民在学习传承农耕文化的同时,开拓创新耕作方式,富裕起来的村民们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2020年,山前杨庄村还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如今,这里的下一代正追寻着先辈的足迹,汲取着无穷的力量,为建设家乡更美的明天而奋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