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民政府_乐鱼vip体育平台下载_乐鱼vip下载/乐鱼体育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18329589137

  • 咸阳市人民政府

    时间: 2023-10-18 19:25:47 |   作者: 乐鱼vip体育平台下载

      十五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工作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咸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精神,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努力增加农机总量,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逐步的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强调,综观咸阳在新世纪的发展,头二十年是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并能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将是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成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由基本机械化向综合机械化、全面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咸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布局,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考虑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和国家政策扶持引导等,现提出咸阳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至2005年底,预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97万千瓦,九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9%,比九五提高8.1%,农业机械成为农村的主要动力。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29.6万台部,其中拖拉机2.15万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200台,农用运输车8.14万辆,畜牧业机械1.2万部,耕整地机械、收获播种机械增长较快,畜牧业机械、乡村运输机械、农用排灌及植保机械在农机总量中比重显著增加,农业机械种类结构进一步优化。

      至2005年底,全市完成机耕作业面积690万亩,机耕水平95%;完成机播面积520万亩,机播水平达90%;机收小麦面积300万亩,小麦机收水平82%,比九五末提高21个百分点;小麦、油菜、果树病虫害防治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在农村运输总量中,90%以上由农业机械承担;农产品初加工、饲料加工已实现了机械化;奶牛挤奶、饲草加工等畜牧业机械化得到了突破性发展,2005年秋季完成玉米秸秆机械饲草100万亩,玉米秸秆利用率达70%以上。据调查统计,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9%以上,比九五末增加了3个百分点。

      大量农业机械的投入和应用,取代了农村高强度、重体力人工劳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能力,特别是缓和了三夏三秋争时争劳的矛盾,保证了前茬作物及时收获,后茬作物适时播种。同时,为广大农民腾出时间和精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机械收获、机电灌溉、农村运输和高效植保机械化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机械抗御自然灾害、减灾保收的能力。在农田基建、废旧庄基改造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中,农业机械取代了人海战术,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

      十五以来,全市各级农机部门加大了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着力培育农机市场,促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特别是在小麦机械化收割、秸秆加工饲草、农村专业化运输和农机销售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产业化发展不断壮大,使农机的运行机制和投入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农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小麦跨区规模机收是农业部实施的品牌工程,十五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农机部门采取各种引导措施,逐步的提升组织化程度,扩大作业规模,优化作业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其成为我市农机行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在小麦机收工作中,我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模式,在全市开通机收服务热线电话、设立接待站、设立村级中介组织等,有效地促进了机收作业产业化,一些做法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市农机管理中心连续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跨区机收先进单位,三原县、秦都区以及数名先进工作者和机收能手也受到农业部的表彰。

      全市每年由乡镇站、农机大户、农机能人牵头,以同乡同村、亲友关系为纽带,组建140多个季节性作业队参加全国跨区机收活动,一些作业队作业地域跨七省区,每年的作业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最高的达到7个月,60%的收割机年纯收入1.5-2万元,3-4年即可收回成本。利益的驱动又促进了农民的投入,目前,三原、泾阳、渭城、兴平等地涌现了一批收割机大乡镇、大村和大户。据2004年专门调查,全市机收作业从业人员达10100多人,占农村青壮男劳动力的1.3%。机收产业每年为农民增收2.34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60元。

      十五以来,我市积极争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项目,按照农户为载体,公司做纽带,政府来引导,市场搞运作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扶农户、建基地、兴龙头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全力发展秸秆加工饲草业。市委市政府连续两年将秸秆综合利用列入为农村和农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机具推广和人员培训。多次召开玉米机收暨秸秆饲草加工现场会,制定了具体措施,为秸秆饲草加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各级农机部门下茬立势,狠抓落实,及时召开现场培训会,抓技术服务,抓机具维护,利用项目资金扶持建立示范基地16个,示范点124 个,示范户2000户,推广秸秆加工饲草机械预计达3200部,共完成100万亩玉米秸秆加饲草任务,除满足自用外,部分商品还销到到外省市,有效缓解了发展畜牧业饲草不足的矛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多次受到表彰。

      我市农机销售市场以市区北郊农机大市场为主,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因此发展非常迅速。为了将农机销售产业做大做强,2003年在市上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农机、城建部门合作,对大市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实行规范管理,并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和外地客商入户咸阳,目前,市场占地320亩,各类门店300余家,以销售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具、农用工程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为主,形成了供、销、修一条龙经营模式,产业化程度逐步的提升。现有全国100多余家知名农机生产企业入驻市场,咸阳农机大市场产品营销售卖覆盖关中、陕南及陕北,辐射四川、湖北、甘肃、宁夏、山西等省区,十五以来连续四年市场交易额逾5亿元,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农机交易市场和农机产品集结地,知名度高,跻身于全国十大农机市场之列。

      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的快速地发展即源于农村运输业,十五以来,配合农村产业体系的调整,农村运输产业化日趋明显。礼泉、泾阳、三原、兴平有三分之一的农用运输车围绕果品蔬菜销售、拉运纸箱、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等,进行农村短距离运输,并逐步走向合作化、专业化,在农村商品流通中担负着重要的载体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十五以来,全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力度,加强同科研院校及农机生产企业的联系,引进玉米联合收割机生产线,填补了我市玉米收获机械生产的空白,连续组织并且开展了农业科学技术下乡活动,送农机科技下乡,并评选出全市十佳农机科技示范户,多次举办了农机推广演示会,加速农机新技术推广,十五期间共推广各类农机具10140台部,新技术实施面积达320万亩,其中彬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已纳入农业部示范县,推广新机具171台部,年实施面积4.21万亩;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更新大型拖拉机及配套农具400多台部,新增作业能力40万亩;玉米秸秆加饲草项目共推广秸秆挤丝揉搓机3200部,增加作业能力100万亩;玉米硬茬播种技术推广项目推广硬茬播种机5800部,年完成玉米硬茬播种150亩,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机500部,新增作业能力 25亩;启动实施了秋收革命工程,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70台。农机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机经营组织与农户投入为主体的合理投入机制的形成,为农业机械带来了较大的发展动力。据统计,至2005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12亿元,十五期间年均递增6.4 %。经营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秸秆揉搓机等机械的农机户单机年平均纯收入6500左右,全市涌现出近2000个农机专业户,成为农村勤劳致富的带头人。2004年底,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6.1亿元,纯收入(含车主工资)1.91亿元,农机产业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直接贡献49.6元。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机法律和法规逐步得到完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与《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安全生产法》、《行政许可法》以及《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证申请和使用规定》、《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等成为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依据。

      十五以来,我市农机监理系统依据法律和法规规定的职权职责,坚持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坚持经常性的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积极开展农机专项治理活动和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永寿、三原、礼泉、兴平四个县级农机管理站被农业部和省农机局授予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多次被省农机局,市政府和市安委会评为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入了依法促进的快速发展轨道,市委市政府对农机工作很看重,市政府办公室制发了《关于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并对《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市农机中心与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咸阳农机巡视》专题电视节目,在《咸阳日报》开辟了《促进法》宣传专栏,组织农机系统干部职员上街下乡,宣传《促进法》,市人大、政府、政协等领导同志亲自上街解读《促进法》,通过一系列有声势,有规模宣传活动的开展,使社会各界对《促进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兴机富民的观念,进一步调动了农民投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机,发展农业的良好氛围。中央1号文件中对农机购置直补政策出台后,2005年我市有5个县区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机化工作的认识,从领导干部到农民群众,关心,支持农机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农机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宽松的政策,社会环境。

      十五以来,我市农业机械化得到较快发展,并在一些方面实现了突破,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但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着一些困扰制约因素,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主要是:

      1、农机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发展不平衡,不能够满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和农民增收,发展农业现代化等多样化需求。

      2、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农机产品引进、发展力度不足,机制不活,资金缺乏,不能随着产业化发展及时跟进,农机配套调整不够到位,使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后劲和保障。

      3、农业机械一次性投资大,目前农民自身的资金累积能力有限,仍然是今后制约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4、农机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经营观念有待转变。相当一部分农机户出外作业往往独来独往,不愿走合作化道路,有组织地创市场,揽大活,赚大钱。农机户经营观念不解放,使我市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发展缓慢,影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5、农业机械化法制及政策扶持保障体系尚待建立完整。国家《促进法》《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已相继实施,农机管理部门就贯彻两法实现依法治机、依法促进的法制保障体系及政策扶持体制和长效机制有待逐步健全。

      6、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有所滑坡,有的有名无实,专干专而不专;有的机构,人员不稳;有的管理手段单一,服务不灵活,缺乏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1、连续两个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表明党和国家格外的重视,全社会共同关注三农问题国家和地方对农机化的投入纳入了法制轨道,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2、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反哺农业,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小康建设的新阶段。农业机械做为现代农业重要的技术装备,也将随经济稳步的增长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机遇期。

      3、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尤是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精准农业对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产业体系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都需要高机械化的技术上的支持,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村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促进现代文明,需要农机做支撑,新一代劳动者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强劲的发展原动力。

      5、加快实现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的奋斗目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机械化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农民收入增幅提高,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好的机遇。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农机管理部门相应的调控和服务手段弱化。农业机械大多分布在在农村,作业集中在田间,农机工作只能靠源头管理,不能路查,黑车非驾等事故隐患不能及时消除,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2、农民原始积累有限,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城镇化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农民自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内在动因仍然不足。

      3、农村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连片集中条件还不够充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

      十一五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向全方位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政府跨越发展,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契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为中心,加快农机结构调整步伐;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地推进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大力推广畜牧业、果业、蔬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强化新观念管理,完善农机投入机制,提高农机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效益,努力实现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跨越。

      ──到2010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到16 亿元,年均递增6%;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21万千瓦,年均递增3 %;拖拉机保存量达到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7000台,占保有量的30 %以上;配套农机具4万部, 配套比达到1:2.0;联合收割机达5000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 1000台;农作物秸秆加工机械1.8万部,发展果园大棚耕作机械3000部。

      ──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 %,比十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机耕水平达到98%,机播水平达到90%,小麦机收水平达90%,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0 %。果业生产开沟施肥、中耕锄草机械化水平达到40%,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90%。秸秆加工饲草机械化水平达到80%。地膜覆盖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70%。在设施农业、果品采摘、蔬菜采摘、设施养殖等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方面实现新突破。

      ──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7.6亿元,纯收入2.4亿元,分别年均递增 5%和 2%;

      ──农机事故起数、重亡人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年干台率分别控制在24起,24人,19人和3.2万元以下。农机事故结案率达100%,到2010年农业机械事故率控制在社会拥有量的0.1%以下,年度检验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农机技术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机操作技术人员5000人次。

      1、农机化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有效互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性农机化项目有新的发展。

      2、农机结构逐步优化。随着农村产业体系调整战略的实施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产业化发展巩固和推动作用加大,全面发展速度加快。大中型拖拉机及新型农机具有较大增长;一机多用、技术集成的高效复式作业机械需求旺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果园、大棚生产机械化有新的突破;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设施养殖设备有新的进步。

      3、农机合作组织发展进程加快,农机大户有新的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在发展中规范,跨区作业由小麦向玉米扩展,组织性、竞争力增强,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

      4、全方面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大力推进标准化作业,农机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得到建立、健全和加强。

      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要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来确定建设重点。通过实施农机化工程项目,集中体现与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有机结合。设置农机化建设项目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农机农艺相结合,效益最大化与公益相结合,围绕我市南菜北果全市粮的种植格局和西部生猪、东部奶蛋、北部畜牧的养殖格局形成的粮果畜奶菜等产业,确定十一五农机化建设重点及布局是:

      1、粮食生产机械化推进工程。在全市进一步落实农机科技兴粮活动计划,稳定、巩固和发展耕种收基础性农机作业项目,在基本实现小麦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农机装备,加快大中型生产机械的更新换代,并促进南北两大自然作业区域的平衡发展,使全市小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 %。玉米生产机械化以收获为主,重点在南部县区推广硬茬播种、精量播种、联合收获、秸秆综合利用等机具和技术,力争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建设粮食生产机械化综合示范县4-6个,示范乡镇20-30个。

      2、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实施区域以南部县区为主。充分的利用秸秆资源,大力推广秸秆加工饲草和直接粉碎还田技术,缓解畜牧业发展饲草不足的矛盾,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态环境效益。建设重点项目区10个,项目示范点30个,累计推广机械4000台,秸秆综合治理面积达到农作物种植培养面积的80%,其中玉米秸秆综合治理面积达到60%以上。

      3、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程。实施区域以北部县为主,通过以免耕播种、秸秆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耕作方式质的转变,从而抑制农田地表扬土,遏制水土流失,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降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和增强粮食产量,建设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机械化耕作农业示范区5个,示范点15个,力争十一五末在北部旱塬区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实施面积达到种植培养面积的40%以上。

      4、农机装备优化工程。充分的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调动农民购买和使用大中型机械的积极性,机械化装备水平低及结构失衡的现状,逐步实现技术升级,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市累计更新大中型拖拉机1500台,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1000台,配套农具4000部。

      5、优势农产品生产机械化示范工程。围绕全市产业化布局,选择典型地区,建立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农机化示范基地,推动优势农业产业带的形成。在果区建果业机械化示范区7个,示范推广果园耕作、施肥,除草,喷药等技术;在蔬菜区建大棚菜生产机械化耕作示范点3个,示范推广自动卷帘、小型耕作,、开沟起垄、智能化施药、采摘等机械化技术;在养殖小区建设养殖机械化示范点4个,示范推广奶牛挤奶,设施养殖成套设备与技术;在城郊建薯类机械化收获示范点2个;在北部建牧草机械化生产示范点3个,推广牧草种植,收获,打捆,储藏等机械化技术;建地膜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点10个,推广地膜玉米精量播种、收获、秸秆加工饲草等机械化技术。以示范基地,示范点为平台,集中显示机械化节种,节肥,节药和增产增收综合效果,扩大示范辐射效应,力争使示范机械化新技术应用率平均提高15个百分点。

      实现十一五农机化发展规划,要保护和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造农机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的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农机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体制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化发展运行机制。

      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业机械的引导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依法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扶持农机推广、培训机构提供公益性服务所需经费主要由财政承担,农机执法经费及执法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财政预算。

      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加强农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将农村机耕道路建设纳入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农业建设项目中统筹安排农机化建设项目。

      农机燃油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促进法》中规定的农用燃油补贴政策,对农机的农业生产用燃油给予合理补偿。

      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加大国家、地方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带动社会各界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鼓励、支持、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服务组织投资农业机械,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投入的新制度。

      农机社会化服务涉及为农户提供的农机作业服务和为农民经营、使用农业机械提供的农机化示范、推广、培训、维修、流通、信息、中介等社会化服务两个方面,要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领域,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依法建立和完善国家设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对现有体系的完善、改革和提升,不断强化自身实力。二是引导民办农机服务组织健康发展。重点扶持农机专业户发展,充分的发挥其作业市场主体作用。采取鼓励措施培植农机大户。按照民办,民营,民收益的原则,引导发展多种经济结构、多种经营方式的民办农机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机作业服务队、农机租赁公司、农机加工、储藏运销等农机服务实体。认真组织三夏三秋机械化农业生产,继续开展小麦跨区机收并把这种模式引入农机作业的所有的环节中去。三是依靠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共同搞好农机社会化服务。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健全农机销售市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

      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农机化的较大突破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形成以政府推广机构为主导,社会各类组织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建立健全农机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互相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机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农机先进适用技术培养和训练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促进农机科技进村入户,为农机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智力支持。要通过建设标准规范的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点,开展关键性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应用,并辐射带动推动全局。

      (1)转变职能,承担农机化公益性技术服务和农机执法与管理双重职能。在此基础上稳定机构和人员的。将专职执法人员纳入公务员序列或参照公务员管理。(2)稳定充实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公益性服务能力,建立完善信息搜集、整理和发布制度,保护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为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使规划尽可能建立在项目和投资支撑的基础上。项目建设要以规划、建设、监管为主线,统筹协调,逐渐完备项目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一是重视前期工作。规范项目基础工作,做到科学选项、论证、决策,科学建立项目库,把好项目申报关。二是严格项目建设与监管。按照项目总体布局和年度计划,建立项目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实施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检查,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强化技术培养和训练和技术指导。三是强化资金管理。以国家投入为基础,引导与带动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建设;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严格项目稽查和资金审计。四是加强统筹协调。确保项目建设的整体效果。五是确保长期效益。加强对项目形成的有形资产的后续管理,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加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逐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技术更新改造,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模式。

      ──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行业宏观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强化农机行政执法和安全治理整顿工作。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公正的现代化执法队伍,实现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要逐步实现组织网络化,队伍专业化,工作规范化,手段现代化,服务社会化。做好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工作,依法实施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层建立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村活动,适时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降低农机事故率。

      加大投入,逐渐完备农机检验测试手段,配备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提高检测的科技含量和准确率。

      ──建立健全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领域和在用农机的质量监督,认认真真地对待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中出现的质量和服务问题,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全方面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操作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农机化促进法》确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为建立农业机械化政策扶持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争取政府依法把推进农业机械化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主动协调和组织负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关部门如财政、计划、农业、科技等部门密切配合,充分的利用现代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网络,加大农机化宣传力度,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找准并解决制约本地农机化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稽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按照纵向一体,横向联动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组织抓好规划的落实,做到规划与年度工作规划、工作重点、年度预算支出重点紧密衔接,使规划的操作性更强,宏观调控力度更大,指导效果越来越明显。